近期的舆论热点是人民币贬值:中国央行出人意料地以霹雳手段,在8月中旬的3天里让人民币贬值了4.6%,随之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广泛评论,其中不乏类似“货币战争”之类阴谋论的论调。
其实,这次贬值正如中国央行的解释,是一次回归市场、回归价值规律的行动:随着近来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上升,自2005年中国放弃固定汇率机制后已上升逾50%,而且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升幅是过去一年发生的。问题是,人民币贬值对艺术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最显而易见的影响,还是其作为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变数会不会带来经济环境的恶化?2015年,中国艺术市场可谓波澜不惊,拍卖场上的拍品数量与成交总额持续去年的态势继续双双下滑。
有记者在人民币贬值的第二天恰巧在香港采访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当谈及这个话题时他明确表示,股市也好汇市也好,他都希望能保持健康,因为一旦出现市场风险,会影响买家的情绪,而这对艺术市场的杀伤力是最大的。确实,艺术市场就是信心市场,买家的信心一方面来自对艺术品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来自对在中国经济环境下财富继续增长的信心,一旦这种信心受到打击,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人民币贬值毕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走强,进入新世纪后作为“世界工厂”加入世贸协定,更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人民币长期处于强势状态,如今,这个长达二三十年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反过来,长期处于弱势的美元近年来却持续走强。考虑到未来21世纪中国与美国会在各个领域展开全球的竞争,也许人民币贬值不会在这短短的3天里就能搞定,而是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
由此可见,一旦中国艺术市场受汇率波动影响,它的外部环境也会变得更严峻:最简单的理由就是近年来中国富豪购买西方艺术品会成为一时的风潮,因为西方艺术品是美元计价的资产,长期看涨;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品不妨可以看作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当人民币看涨,人们可以期待西方买家也会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关注并收藏中国艺术品,但由于人民币看跌,这个态势也许会延缓。